“校门”直通“厂门” 安居区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近就业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关系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近年来,安居区通过“订单式培养”、实习实训基地等多种模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与人才供给,既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与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又显著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实现从“校门”到“厂门”的有效衔接。
走进四川江淮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工人们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汽车装配工作。在发动机班组,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吴少金正在生产线上忙碌。他告诉记者,去年9月,学校为他提供了在四川江淮实习的机会,经过大半年的努力,他已成长为班组的班长。
“我们在学校里面就会学到许多关于江淮的知识……可以更快地适应这个工作岗位及运营的生产模式。”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学生吴少金说。
据了解,四川江淮汽车通过“理论培训+岗位实践+轮岗锻炼”培养模式,使高校实习生在实践中快速成长。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不仅让实习生们能快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能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实习生进入我们公司之后,我们会根据他们的特长和意愿安排相应的工作,并安排部门骨干指导学习工作,通过公司实习实践,学生们提升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助于在未来更好地发展和就业。”四川江淮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主任胡江说。
与吴少金同一批实习的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杨阳,在去年9月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来到遂宁云内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实习,经过实践锻炼,他已经能够独立完成车架加固等作业。
“这里面有很多设施我们刚来就是“小白”,什么也不懂,有各种岗位的师傅和前辈都会慢慢细细地教我们,从“0”到现在的我们,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学生杨阳说。
吴少金和杨阳是安居区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居区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与四川江淮、遂宁云内动力等签订“订单班”和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协议,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旺工淡学”的弹性教学组织形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2024年,学院已组织4批次120余名学生参与实习,其中98人顺利就业,预计2025年毕业生就业率将达97%以上。
“‘订单班’的课程设置紧密对接企业需求,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授课,学生在‘订单班’期间,有机会参与企业的一线实习和项目,积累了众多的实践经验,毕业后往往能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副院长张宝中说。
下一步,安居区将聚焦企业人才需求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双向对接,通过精准匹配岗位、拓展见习机会、创新招聘形式等举措,持续优化就业服务体系。同时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扩大“订单班”培养规模,构建“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人才输送通道,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安居融媒记者 熊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